仲春的青岛,春意正盛,全国弃风限电问题研讨会暨新型智能化风电场设计与设备选型论坛正热烈召开。会上,广东院获得“全国新型智能化风电场优秀设计、咨询单位”荣誉称号。
该论坛汇集世界风能协会、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的诸多专家以及业内知名企业,堪称风电领域一流平台。荣膺此奖对于在风电咨询设计领域不断求真创新的广东院新能源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近年来,国内风电“弃风限电”问题时有发生,对于“弃风限电”,有人视之为枷锁,有人却用之以工具——弃风限电问题背后,是风电发展更合理化、精细化的要求体现。
风高浪涌,方得中流击水。风云千樯的风电设计浪潮中,广东院扬起了智能化风电发展的风帆。
土木之兴 首在选址
风电建设的首要难点是选址勘查,要兼顾风资源和运输难度。广东院技术团队在工程经验沉淀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地形图选址-交通线规划-厂家微观选址-测风塔互推核算”的勘察选址体系,并在紫云嶂风电场等工程中不断实践与印证。
针对复杂风电场的选址,广东院与广东省交通厅合作,开展“复杂山地风能资源评估及风电场后评估”专项研究,建立系统化、精细化的评价标准,让优劣更明显、得失更可见、选址更具方向。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南方的风资源多在崎岖山地,局部多变、评估难度更大;或在低风速复杂山地,可利用区域少,准确性要求高;而风资源又是影响风电场投资回报的最主要因素。 “藏风聚气”,一套科学化的风资源评估系统正是风电场最好的“风水师”。
九仞之台 重在累土
风电场的土建基础关联设计选型、设备布置,是运维及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广东院自主开发的“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风机基础设计软件”,针对不同地形、地质结构的风电基础典型研究,补齐国外相关软件功能少、操作难的短板,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加友好、便捷,更符合国内风电设计习惯的计算平台。
目前,该软件已取得著作权,并成功应用到工程实际,成为专业设计人员精益设计的工之利器。其高效率、低门槛、深内核的特点,使得即使是初入门径的年轻设计员也可以快速上手,灵活运用。
未来之望 赢在智慧
智能风电,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统筹风电场内信息,内置数字逻辑对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形成基于统一通信平台的自动化系统。
除了勘测选址、基础设计上的智能开发外,广东院智能风电的核心更体现在具体工程的设计概念中。如在犁牛坪风电场的设计蓝图里,升压站的智能系统不仅要保证与主站端及对侧变电站通信系统配合,也要力求与风场监控系统榫合,为根据负荷状况反馈系统运行的自动优化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保证风电场可靠运行的基础上,既保有了集约化和自动化,更体现了最优化和智能化。
在智能化风电思路的指引下,广东院建立了集约化程度极高的智能风场,或许不久的将来,还会实现无人操作自主运维的全自动风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风电的智能化发展也已乘风而起。
从IBM“深蓝”第一次击败国象大师,到谷歌AlphaGo 征服围棋九段高手,智能科技的突破既突然又惊喜——它们已向人们展示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当广东院将“智慧”写入软件体系,将“智能化”融入新能源建设,广东院的智能风电之舟已然乘风起航,而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守成不变的传统思路必然渐行渐窄,所谓“智”者,能因其变而变,唯勤思变,才能走出未来风电发展的崭新之路。
本期供稿:新能源与建筑公司 孙杰灵、李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冯琨
美术编辑:侯如
(总第288期、2017年第39期)转载文章请标注出处
投稿联系:办公室新闻组
本文章内容与图片均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